(康陆佳)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与抗疫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刻领悟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实质与时代价值,鄂北局综合部党支部走进位于大别山南麓的罗田县。
在罗田县燕窝湾村,支部党员开展了实地参观与沉浸式学习,用最直观的视角,深入了解了这个曾经的国定贫困村,如何在大别山精神的引领与激励下,实现从深度贫困到全面振兴的华丽蜕变,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也深刻认识到燕窝湾村的变迁,正是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写照与鲜活实践。
“将故里绘就丹青 把乡村妆成锦绣”
大别山精神之——坚守信念。十余年前,燕窝湾村被称为“厌人湾”,村集体负债近百万远,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村容村貌破旧不堪,村两委连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十年间,燕窝湾党支部始终不忘初心,带领党员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开展土地革命、厕所革命与电商革命,着手拆除“五小”,改善人居环境,种植苗圃绿植修复生态,流转土地开发乡村旅游。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燕窝湾村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精彩蝶变。综合部党员干部表示,要坚守信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把鄂北工程管理好、运行好,为鄂北地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共同缔造 共富家园
大别山精神之——胸怀全局。燕窝湾村是“共同缔造”理念的鲜活写照,也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典范。在参观郭家大湾的过程中,党员干部不仅为湾路宽阔整洁、楼房井然气派、嘉木连片葳蕤而赞叹,更深刻体会到党建引领下,“共同缔造”所蕴含的实践力量。这里既有物质的丰盈,也有精神的富足。在“共富家园”建设中,涌现出一批勤劳致富、孝老爱亲、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等先进典型,凝聚起奋发进取、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综合部党员干部表示,要在工作中始终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扎实落实鄂北工程“河湖长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到鄂北工程的水质安全、供水安全与工程安全保护工作中,共同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水安全人民防线。
“七联合”村企联建
大别山精神之——团结一心。从“燕儿离巢”到“燕儿归巢”,燕窝湾村创立湖北省首个村企联建市场主体,构建“联合党建、联合决策、联合规划、联合投资、联合办公、联合环保、联合双创”的“七联合”机制,推动村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创新实施“八民”工作法,依托村民大会,发挥自治组织作用,搭建群众议事平台,团结党员干部力量,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综合部党员干部表示,鄂北局肩负“保区域水安全、探水利改革路”的双重使命,党员干部要紧密团结在局党委周围,以学习促实干,以合力促突破,营造“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凝聚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发挥头雁作用,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大别山精神之——勇当先锋。燕窝湾村“第一书记”徐志新创业有成之时却毅然返乡,做投身家乡建设的领头雁。面对众人提出“发展化工产业快速致富”的压力,他坚定提出打造“武汉后花园”的绿色发展构想。十年耕耘,茶梅园、玉兰园、樱花园连成千亩花海,森林覆盖率从 67% 跃升至 90.2%。人均年收入从不足千元增长至2.5万元,常住人口从不足400人增至2000人,年旅游收入突破 7000 万元。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电商助农直播基地将本土的农特产品推向全国。当数字浪潮融入乡土智慧,绽放出新时代的共同富裕之花。综合部党员干部表示,当前鄂北局正处于工程收官与深化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必须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切实扛起改革攻坚责任,全力以赴完成新阶段新任务。
回溯伟大精神,正是以历史观照现实、以精神引领未来,从中汲取不竭力量,汇聚‘奋勇争先、建成支点、谱写新篇’的磅礴合力。综合部作为全局的“中枢神经”和“示范窗口”将进一步弘扬“三大精神”,凝聚起全体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为“支点建设”贡献坚实的鄂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