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鄂北局网站!

“我所做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事”——记鄂北工程2016年第12标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朱文明

发布时间:2020-12-03 【字体:

(吴梅鲜)11月25日,笔者来到鄂北工程2016年12标项目部,走进常务副经理朱文明的办公室,他正在电话里向施工队交代近期施工注意事项。挂了电话,他又接着打了一个电话……大概过了十来分钟,他面带愧色的一边招呼我坐下,一边解释道:“最近天气不好,工地上的事情就更多了”。恰好,笔者看见他办公室墙壁上的工程进度施工图,密密麻麻的备注和红色的标记,似乎都是他繁忙工作的佐证。

望着眼前这个,满脸歉意,身形高大,板寸短发,话语轻细的他,与同事眼中对他的评价别无二致。“拉家常,和言悦色,轻言细语;谈工作,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做事情,干净利索,雷厉风行。

 朱文明今年39岁,是鄂北工程2016年第12标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是一个有着16年水利工程建设经验的基层老水利,同时也是一个有着6年党龄的中共党员。

今年是朱文明在12标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也是12标工程建设收尾阶段。朱文明说:“回想这四年时光里所做过的事情,每一件都深深的烙印在他的心里”。但是他又补充道:“我所做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事,不值一提。”

项目进场第一人

2016年11月,朱文明接到公司通知,前往湖北广水境内,负责鄂北工程2016年12标的工程建设事宜。来不及多加思考,他立即奔赴“新战场”开始新的“战役”。

一切从零开始。万事开头难,朱文明介绍,工程开工前,要解决组建项目部的相关事情。第一步就是租房,组建临时项目部。为了方便开展工作,他经过多方考察和走访,决定将项目部租住在距离应山河渡槽很近的农户家中。与此同时,还组织人员与广悟部进行移民征地移交,为工程开工建设作准备。

对长期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朱文明而言,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他都能游刃有余的解决。但是对于当前承建的鄂北工程2016年12标属于线性工程,临时道路修建的难题,也让他绞尽脑汁。那段时间,他成了“跑腿伙计”。

为此,他一方面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了解地方道路的实际情况;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加强与道路的勘探,研究临时道路修建路线。“临时道路修建是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的,基本上与工程建设是同步进行的,所以难度也很大。”来项目部后的大半年时间,他不是行走在去工地的路上,就是在前往其他单位协调的路上。最忙的时候,有大半个月未曾与家里人联系。

在他的记忆里,有无数类似的事情,多到无法回忆起那些发生过的事情。“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避开光纤、通讯光缆及高压线,这就涉及到多部门之间的协调。”此前,应山河渡槽修建过程中,需要跨过国防通讯光缆,他与驻地部队进行多次沟通、协调,最终采取修建钢梁桥的方式来避开。

工程建设进度倒数第一到第一

“各工区长,汇报工程进度……”2019年12月底,朱文明要求对各施工队进行每日任务目标考核,对未完成建设任务的施工队查找原因,如是人为原因则在标段内进行通报批评。

据了解,随着工程建设目标任务不断推进,工程建设难题接踵而来。鄂北工程2016年12标地表工程任务重,受天气及外部因素影响大,隧洞、渡槽、暗涵、明渠施工曾一度落后其他6个在建标段。他坦言,“说实话,压力很大,那段时间,晚上都睡不着觉,脑子里就在想,怎么办,如何才能把滞后的工期赶上去?”。为了顺利完成通水目标任务,摆脱工程建设工期倒数的窘境,朱文明与项目管理人员通过多方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赶工计划。

工程建设困难,隧洞、暗涵、明渠施工难度大,工期滞后,肩上的担子也重,但他能吃苦、勤学习、善思考,他深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有不断地充实、学习和积累才能让自己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实。因此,他坚持每天跑工地、掌握工程建设现场的第一手情况,并根据工程建设需要,与技术人员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为赶工期,每日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召开专项会议,制定倒排工期计划,加大对施工队的考核和奖惩力度,项目部管理人员带头每日巡查工地,并进行日总结;积极向后方公司申请资金支持,项目管理人员负责制的方式推进工程建设。2019年,12标工程进度一跃成为7个施工单位中的第一名。

此外,每半月召开一次的生产例会,朱文明要求项目部全体成员和各施工队负责人必须参加,认真听其他人所提出来的各种问题,同时做好笔记,吸取经验,确保这些问题不再出现。每次会上,朱总都会提一些很尖锐的问题,比如,为何在原材料供应和人手都充足的情况下还有施工队完不成施工任务……质检员黄文学介绍,他会要求负责人作出合理解释,同时加快补上落后的施工进度。

复工复产返岗第一人

如果说,参加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援,是朱文明一生中最难能可贵的回忆,那么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后的复工复产,对他而言,则是人生中的另一种记忆。

今年2月中旬,在成都老家的朱文明坐立不安,他拨通了广悟部副主任马春桥的电话,主动询问复工复产的相关情况,并极力请求作为第一批返岗人员返岗复工。期间,他还每日与项目管理人员召开视频会议,提前安排部署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及留守人员的生活。

滞留在家的朱文明早早购买了1000个医用口罩,100L消毒液和5L医用消毒酒精,为能给返岗时带回项目部,同时在返岗前,他瞒着父母及妻子,向社区汇报,并做了返岗健康体检。3月14日,在离家的前一天,他告诉自己的父母及妻儿,明天早上就要返回项目部。当时,他的父母极力反对,甚至说道:“不能去,如果公司硬要你去,那你就辞职,命比工作重要。”他只得耐心的向双亲解释:“那些留守的同事都在那,业主也在那,他们都坚守在岗位,我更不能不去,我是项目部的负责人,我不去,那谁还敢去……”来不及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悄悄出发了。来到项目部后,他又与返岗和留守的同事投入到紧张的复工复产准备工作中去。3月19日,鄂北工程2016年第12标项目部成为鄂北工程广悟段第一个复工复产的标段。

同事心目中的贴心大哥

2018年,工地上一位老师傅的儿子结婚缺钱,朱总知道后,自掏腰包给老师傅借了两万多块钱。安全总监马廷军说:“朱总是个热心肠,凡是职工有困难,他总是和大家站在一起,竭尽全力帮助大家度过难关。”当得知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职工女儿患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时,他积极发动项目部职工为其捐款。

私底下,朱文明总是和大家打成一片,比起别人叫他“朱经理”,他更喜听大家叫他一声“朱哥”。他说:“既然是大哥,我就要做好大哥的职责。”为了让离家的员工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他会叮嘱食堂根据员工口味烹饪家乡菜,会不断的改善居住环境,会为外出员工贴心安排车辆接送。不仅如此,他还自发组织员工在项目部周边种植蔬菜、养花。

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他组织员工开展跑步、跳绳、打球、唱歌等文娱活动,让员工能够从繁忙的工作中缓解疲惫的身心。

为了更好的扮演好大哥这个角色,他还时刻关心新入职的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 新入职的年轻职工黄健说道:“朱哥是手把手的带我,我有什么不懂的,他都给我解答,还带我到施工现场,现场教学。”

其实,朱文明不止是当好了员工心目中的大哥,更将心中的那份爱,传播开来。每年,他都会购买贫困山区的特产,作为员工工会福利,发放给职工。他总说:“人一定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尽自己应尽的力量,为社会出一份力。”

如今,工程建设接近尾声,朱文明却更忙了。他说,忙起来的时候,是真忙,连给家人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如今小儿子不到两岁,他陪伴的时间不足两个月。他说,干了16年水利工程建设,基本上都是在工地,留给家人的陪伴时间很少,大儿子上初中,缺席了他的每一次家长会,也缺席了小儿子从爬到走,咿呀学语的成长阶段。然而,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硬扛到底,只能把对家人的愧疚埋在心底。


文章作者:吴梅鲜,责任编辑:吴梅鲜,审核签发:廖潘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