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鄂北局网站!

家风:无声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1-11-29 【字体:

(熊清明)我出生在九零年代的农村家庭,那个时候村里的交通道路并不像现在这样便利,通信也不如现在这样发达。我们这一帮在农村出生的孩子,以泥巴山石为玩具,与牛羊猫狗为伴。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健康成长已属不易,对于个人品行、修养等方面,家人们自然就忽略了许多。

当然,在村子里,除了相貌、成绩以外,对于每一个孩子,村子里的人都会对他有一个主观的评价,那就是家教的好与坏。常常能听见村里的大人们聚在一起评论,“某某家的孩子家教好,某某家的孩子家教不好”,而家教好似乎就成了我们能够得到的最高荣誉。

很不幸的是,我并不属于“家教”好的那一类学生,虽然平时功课成绩也算不错,但是常常会因为打闹逃课,在校长门口罚站,在放学的路上也常常会有一些不良行为。但在那时,我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似乎只要能成为大家心目中关注的焦点人物,就是最光荣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因为犯错误被母亲惩罚,跪在了堂屋门口。旁边的电视机里正在播放当时著名的电视剧《三少爷的剑》,电视剧里的精彩情节吸引了我,全然没有了当初犯错误时的那种愧疚感。剧中播放的是三少爷谢晓峰因为家庭变故,在外遭受磨难而后幡然醒悟的故事。看着看着,自己就仿佛成了电视剧里面的人物,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有了一种羞耻感,忽然觉得自己应该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父母虽然是在家务农,但是也是村里少数的读书人之一,他们在发现我的转变之后,自然不会放弃对我的教育机会。他们对我提出了看似比较简单的两个要求,第一个是要孝敬长辈,见到长辈要打招呼;第二个是要照顾好弟弟妹妹。在当时,我也没有能力去深究这两件事情的深层含义。后来才知道,这其实就是论语中所说的孝悌之道。

《论语》中云“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指出了孝与悌是为人的根本。孝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孝敬,是上下两代人的纵向人伦关系,悌是兄弟姐妹间的横向人伦关系。孝悌作为个人修养的核心,做好它,仁义礼智信便能顺其自然,唾手可得,故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者也。”

妻子与我不一样,她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岳父是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是在偏远的农村学校度过的。在他担任校长职务期间,不断改造学校基础设施,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将他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岳父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平时他对多余的事情并不是很在意,但只要与我们谈起工作,总是能兴致勃勃地聊个一两个小时,他在教育我们时常常会说到的一句话就是“心中无私天地宽”。

父母的经历常常引发我们的思考,尤其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后,我们才慢慢明白,其实从小父母对我们的言传身教,正是我们的家教、家风。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也正是在这种家风教育的影响下,我与妻子始终将孝敬长辈、爱岗敬业当成了自己的本分。2020年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妻子毅然走向抗击疫情的战场,在那一个月的管控时间里,每天坚持步行六公里上下班。

而孝悌之道,在教育孩子方面依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孝”是对父母的爱,体现了对父母的知恩、感恩、念恩、报恩。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逐渐递增,把范围扩散开来,爱身边的每一人。“悌”则是发展对儿童伙伴们的友爱,是孩子们小世界中的“社会”认同,不但需要家庭的认同还有同伴关系间的认同,同时是为将来进入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备。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



责任编辑:杨秋益;审核签发:廖潘腾子